古代的“投诉信箱”:“匦”

责任编辑:zongxin

来源:本站原创

2025-03-19

7d9b79bc96bbdf4afd4fc41a466c8d3d.jpg

说起信访,大家很可能以为就是到有关部门去喊冤告状。其实,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信访,其形式古今皆有。但“信访”一词,却来源于当代。

1972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转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总政治部和公安部《关于加强信访工作和维护首都治安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来信来访被正式提炼成“信访”一词,之后,即成为党和政府工作中的专门用语。

说到信访,投诉信箱这个东西也值得一说,其实,这在中国很早的时候就有了。

话说,在公元683年,高宗李治驾崩。皇后武则天,在儿子继承大统后成为国家实际的掌权人,权倾朝野的皇太后。随后,为了进一步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将来改朝换代做准备,武则天修改了李唐王朝的经济、文化、政治政策。

在武则天实行的政策中,有一项制度比较有意思,那便是:在宫中设“匦”。所谓“匦”,就是盒子的意思,它的形状和信箱大同小异,功能亦与信箱如出一辙。在皇宫里摆设信箱,是为了干什么?收取来自臣子的意见信,达到广开言路的目的。

武则天的初衷是很好的,在当时那个年代鲜有政治家能有此等远见卓识。但是,武则天没有意识到,这种颇为先进的征求意见系统没有取得太好的收效,反倒助长了告密的风气。《旧唐书》有云:“初置匦于朝堂,有进书言事者,听投之。”

甚至于,为了规范管理,武则天还设立了匦使院,这个机构是专门负责处理意见信的,该机构的最高长官为知匦史,隶属于中书省,职级较高。但凡老百姓遇到了冤屈,或大臣有匡正补过的想法,都可以写成材料,投放到匦里。如果想向朝廷进献什么颂赋,也可以在信箱里投稿。根据信件类别的不同,匦的种类也有不少,可以说是各司其职。

《资治通鉴》记载:“太后命铸铜为匦:其东曰‘延恩’,献赋颂、求仕进者投之;南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曰‘申冤’,有冤抑者投之;北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技者投之。”原本像武则天这样站在权力阶层最顶端的存在,是极少知晓民间善恶的。但匦的出现,让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开始接地气,所以“人间善恶事多所知悉”。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最新视频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