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明宫所承载的故事:铜镜

责任编辑:zongxin

来源:本站原创

2025-04-23

7bddcddd5a3326dc4855b03aebba5ebb.jpg

在唐代长安的三大宫殿群中,大明宫背后的故事是最丰富的。

这座被后世誉为“千宫之宫”的古建筑,书写了唐代建筑史上最璀璨的一笔。古建筑见证了历史,所以,它们往往拥有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据说,在永安宫工程开展时,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工匠们在龙首山上挖地基时,无意间在土里挖出一面古铜所制的镜子。太宗朝的文武大臣无人知晓此镜的来历,唯见多识广的魏征道破天机:这面镜子名曰“秦镜”,是当年秦始皇用以甄别大臣的法宝。只要用这面镜子去照人,便能映出此人的五脏六腑,若官员是奸臣,那么,镜子里他的脏腑便是漆黑一片。除此之外,这面镜子还能照出王朝的运势,让人预见国家的兴衰。

之后,这面镜子被搬到李世民办公的地方,悬挂在朝堂最高的大梁上。从这以后,历代皇宫、府衙纷纷效仿,在大梁上悬一面写有“明镜高悬”的匾额,希望它能像“秦镜”一样辨明忠奸。不过,由于永安宫的规模较大,所以如此工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自贞观八年初开始的工程持续了半年,李渊便寿终正寝了。一代开国君主李渊驾崩,整个国家都陷入到深深的哀伤中。

作为儿子的李世民,没能完成为父亲修建养老之所的愿望,这件事成了他终生难以释怀的遗憾。既然李渊已故,永安宫便失去了作用,所以,在为父皇治丧过后,李世民宣布永安宫工程无限期搁置。随即,李世民将精力放在开疆扩土及保境安民上,发动了征讨高句丽的远征。直到高宗李治继位之前,永安宫的工地仍保持着原状。

高宗李治体弱多病,每年发烧感冒不断,在地处低洼的太极宫里,李治的身体得不到调养。同样的,武则天亦不喜欢住在太极宫里,因为这里见证了太多让她不愿提及的勾心斗角。于是,李治与武则天准备修建一座新的宫殿,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当年被废止的永安宫。想到此前永安宫工地挖出的那面秦镜,李治将永安宫改名为大明宫。

还有一种说法是大明宫的名称源于《诗经·大雅》,取自“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文王,武王相承,其明德日以广大,故曰大明”的典故。李治希望将来住在这里的皇帝能像周文王、周武王一样勤政贤明,是以将宫阙命名为“大明”。

就这样,大明宫工程启动,宫址便在此前的永安宫上。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最新视频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