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上首个真正意义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
水运仪象台在历史上的地位,毫不亚于浑天地动仪。
这是由北宋时期的韩公廉、苏颂等发明家设计的,以水力驱动的复杂仪器。水运仪象台既可用于天文观测,又能模仿星象运转,还具备精准报时的功能。可以说,随着水运仪象台的发明,中国古代的天文仪器制造史达到了巅峰。
从古籍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水运仪象台的底座呈正方形,其结构上宽下窄。从规模来看,与其称其为仪器,倒不如说这是一座天文建筑。它的高度约为十二米,仅基座便有七米高。除了基座之外,水运仪象台的主体结构可分为三层。
位于最下层的,是一套精密的报时装置。整个水运仪象台的驱动结构,大多位于下层。人们可通过向南打开的木门进入水运仪象台,而水运仪象台的下层总共由五层木阁组成,每一个木阁的背后都有一套传动系统。
位于中层的是立方形的封闭结构密室。在这间密室,可以看到一座恢宏壮观的浑象仪,也就是最早的天文模型。受“天圆地方”思维的影响,浑象仪的主体部分是由“天球”与“地平”构成的。因为有机械带动天球旋转,所以这座浑象仪可以模拟昼夜交替,在这个天文模型上我们还能观察到天象在昼夜间的变化。
位于顶层的是露天高台,此处设置了一座高大的浑天仪,整体由龙柱支撑,颇为壮观。为了维持浑天仪的水平,在基座下还设置了水槽。除此之外,浑天仪的上方覆盖了用以遮风挡雨的木质隔板。在观测时,可随时打开隔板,转动浑天仪。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