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神秘的“风水堪舆之术”:磁针的发明史
从众多的堪舆作品中寻找出磁针的发明史,无疑是一件浩大的工程。
北宋司天监所著的《茔原总录》或可为我们的溯源之路提供参考,该书记载:
“客主的取,宜匡四正以无差,当取丙午针,于其正处,中而格之,取方直之正也。”
这里提到的磁针,实际上就是《梦溪笔谈》中所提到“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那一种。在西方科学界,磁偏角的发现在十三世纪。而精准地测到磁偏角,则是在1429年哥伦布出航以后。显然,在磁针与磁偏角的探索上,我国古代学者领先国外。
1959年,我国考古工作者于大连甘井子区发现了两个磁州窑白釉褐花碗,碗底绘有一大一小两个同心圆,圆周上有并列的两个标点,与圆心三点成一线。因为磁州窑白釉褐花碗的纹样颇像汉字中的“王”字,所以史学家又管磁州窑白釉褐花碗叫做“王字纹碗”。
在两个磁州窑白釉褐花碗底内部,均有“针”的字样。经过史学家的研究,这两个磁州窑白釉褐花碗就是元人航海时,用于测定方位的针碗。只要在磁州窑白釉褐花碗中放入水浮磁针,就能借助碗底的标记辨明方向。
当然,在进行测定之前,需要将碗中的“王”字对准航船的中心线。这种技术的发明,无疑带动了元代航海技术的发展。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