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言论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一)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孟子的这句话一度影响了后人的价值观,哪怕在今天,仍有不少家长将此语作为教育孩子的名言。
实际上,这句话是孟子用于区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地位的,绝不是针对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与之配套而生的,是模仿周制的一套森严的等级制度,也就是天子——诸侯——士大夫——庶民。
除此之外,孟子还主张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像父母与子女一样,希望统治者能够像父母一样体察臣民,而臣民应像子女一样尊敬并爱戴统治者。在孟子的认知中,这就是最和谐、最理想的政治环境,是为“仁政”。
倘若,统治者能够以这种态度治理国家,自然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倘若,统治者反其道而行,对自己的臣民实行暴政,那么臣民将会从子女变成独夫民贼,成为颠覆政权的隐患。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