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盛一时的“元曲”:没有了曲的文字

责任编辑:zongxin

来源:本站原创

2025-04-23

c1d65a97c3d5478b7305190d5f729935.jpg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既然,元曲的兴盛和科举有关,那么,明取代元后,元曲赖以生存的那个环境等于发生了质的改变,注定元曲只会日渐式微。有人分析,元曲事实上就是极具地域特色的声腔剧种。元曲是从北往南走,南下的过程中有一个障碍,就是如何克服方言。

同时,南方还有南戏。元杂剧的特色是一人主唱,其他人都是说白,而且,还限制是一本四折,这和南戏相比,完全不占上风。明、清以后,曲乐分家,兼通二者的人越发少了,曲师也不受重视,文人又可以参加科考了,创作的人都没了,还谈什么发展呢?

事实上,创作者一直在努力发展元杂剧。

关汉卿就是将南曲引入杂剧的第一人,《望江亭》的第三折,就引入南曲的“马鞍儿”。这就打破了元杂剧“一人唱”的定律,“马鞍儿”可以由多个角色演唱。不过,关汉卿虽引入了南曲,但还是用“这厮每扮南戏哪!”来提示观众。

只是,后来的社会风气变了,时尚潮流也变了,南曲越发强势,元杂剧也变了,不再是热闹的市井唱曲,又重新回到了案头,字和腔的剥离,成为了没有了曲的文字。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最新视频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