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的发展:陆九渊

责任编辑:zongxin

来源:本站原创

2025-04-23

孟子说过,“仁”与“不仁”,实则区分了“人”和“禽兽”,而“仁”和“礼”必须出自“内心之诚”。“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孟子对中国心学发展史的作用,看千年后宋明心学本体论的发展,便可知他的“心学”思想精髓早已渗透于历代儒客之中了。

f8abe92a5f3377f1fc519136142d1a5c.jpg

谈到心学,更多人知道王阳明。不过,真正开启这扇门的当属陆九渊。不过,那时程朱理学最是“深入人心”,随着陆九渊学派影响力的扩散,这才有了史称的“千年一辩”。

陆九渊认为“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心”就是“理”嘛,既然,能认清自己的本心,干嘛还要“外求”呢?

不过,陆九渊所说的“心即理”,可不是简单的“人心便可产生宇宙”,他说的“理”,是“充塞宇宙”,具有普遍性、必然性。

南宋的心学,似乎可以看到佛教的身影。

其实,这一点并不奇怪,宋代儒家学者如此致力于复兴儒学,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禅学隐隐居高的现状,所以,他们必须得到扭转,在完善儒学体系理论构建时,就发现一个短板,儒学不能更好解释“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样......”而禅学理论却做到了自圆其说。

所以,当年朱熹就说陆九渊:“近闻陆子静言论风旨之一二,全是禅学,但变其名号耳。”理学是排斥禅学的。陆九渊为了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借鉴一下他人的成就,本来就是自然之举,关键还得看核心内容是否是一脉相承。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最新视频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