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言论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二)
仁政的概念是比较笼统的,若将其细化,那么,仁政包含的具体内容将十分宽泛,涵盖了政治、经济、教育等诸多方面。
孟子云: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这里面的“经界”,说的就是并田制度。简单而言,就是让一家一户拥有百亩的固定田产,用以自耕自足。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只要老百姓拥有固定资产(恒产),他们就不会产生僭越法度的想法。
在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基础上,统治者兴建学校,对子民进行教化,劝导老百姓向善。这就能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使“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因此,孟子认为仁政才是统治者治国的根本,也是人心所向的基础所在。
所谓“仁者无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朋友将孟子主张的“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与墨家思想归为一谈,笔者认为这里存在一定谬误。“不忍人之心”的确是一种同情悲悯的心态,但这种同情心却并非墨家的“兼爱”,与“兼爱”有本质上的区别。“不忍人之心”是一种近乎血缘的感情,而不是博爱。所谓“仁政”,其实,就是统治者以“不忍人之心”对百姓进行教化的体现。
当然,任何时代的思想,都应符合社会情况。
孟子之仁政,在东周时期无疑是不适用的。众所周知,孔孟思想是建立在礼法的基础上的,在礼教废弛的东周时期,孟子的仁政思维没有立足之本,所以很难得到统治者的支持。而随着汉代以后,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孔孟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
孟子不愧是有远见卓识的儒圣,他的一系列认证思想直接影响了未来千百年。几乎每个开国皇帝,都会用到孟子之仁政,以此来调和建国初期的阶级矛盾。
相关视频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