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神秘的“风水堪舆之术”:早期的天文学与地理学
何谓“风水”,从古至今给风水下定义者不计其数,可历史上给风水最早下定义的为晋代的郭璞。
在其名著《葬书》中有云:
“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可见,风水之术也即“相地之术”,核心即是人们对居住或者埋葬环境进行的选择和宇宙变化规律的处理,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也因此,我们经常在小说中看到中国古代的“风水堪舆之术”。
那么,这里面的“堪舆”所指代的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堪舆就是“天道”与“地道”的统称,抛开那些迷信因素,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早期的天文学与地理学。
提起堪舆之术,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生于唐开元年间的堪舆家丘延瀚。丘延瀚发明了堪舆三针,也就是正针、缝针和中针,是最早将指南针投入到地理学应用的学者。
当时的磁针有怎样的形状,今已不可考。但从史料中的描述来看,这种磁针极有可能是上宽下窄的构造。如《古今注》中就曾将蝌蚪这种生物称作“玄针”,可见二者之间的形态大同小异。
“虾蟇子,曰蝌蚪,一曰玄针,一曰玄鱼,形圆而尾大,尾脱即脚生。”
到了北宋时期,时人已开始使用更为先进的指南鱼取代磁针了。
《武经总要》记载:
“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
从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人制作磁鱼的技术已经相当完备,工匠通过地磁场将烧红的铁片磁化,并已掌握了铁片角度与磁化之间的联系。在使用过程中,时人会将磁鱼放置在水中,借助水流导向,这种方式与水浮磁针的原理大同小异。
至于水浮磁针技术,在宋代亦取得了长足发展。
相关视频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