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思想:《逍遥游》

责任编辑:zongxin

来源:本站原创

2025-04-23

511806445846cff6a34478e4bdb3de82.jpg

在《逍遥游》中,庄子向世人展现了他的志向与胸怀。

在《逍遥游》中,鹏是由鲲转化而来的神兽,与这两种体积庞大的瑞兽相比,蜩和学鸠的眼界和见识显然微不足道。比较巧妙的是,鲲鹏只是存在于传说中的神兽,没人在现实中见过它们的踪迹;而蜩和学鸠却是真实存在于世界的生物,且是随处可见的。

这篇文章以虚实结合的手法,阐述了发人深省的道理: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鹏的力量何其雄厚,稍稍振翅即可在三千里的水面掀起滔天巨浪。相比之下,蜩鸠的力量仅限于“抢榆枋而止”。从力量上来看,鲲鹏与蜩鸠简直有天壤之别,然而蜩鸠却没有自知之明,对鲲鹏进行了言语嘲讽:“时则不至,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毫无疑问,这两种生物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眼界和见识自然天差地别。境界上的差异,使蜩鸠成了井底之蛙。

以鲲鹏和蜩鸠做铺垫之后,庄子便开始阐述“人化”的部分。

庄子认为:在某地做官、跻身士大夫、成为诸侯甚至天子,都不过是蜩鸠一样的行为。毕竟,人生短暂,执迷于既得利益的人都是短浅之辈。唯有那些“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人,才能像鲲鹏一样。

蜩鸠所处的环境,就是世俗。他们的生活不由自主,处处受制于人。反观鲲鹏,能够借助客观条件谋定后动,从境界上已胜过蜩鸠。不过,在庄子看来,尽管鲲鹏拥有超凡的能力,但它仍未达到最高的境界。毕竟,借助客观条件,仍要“有所持”,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

既然,连鲲鹏都无法达到逍遥游的境界,那么,这一境界又是如何达成的呢?庄子认为,唯有“无所持”,才能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无上境界,这也是庄子毕生所求的理想境界。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庄子乃至道家思想中“出世”的特点。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最新视频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