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明宫所承载的故事:“蓬莱宫”
在唐代长安的三大宫殿群中,大明宫背后的故事是最丰富的。
这座被后世誉为“千宫之宫”的古建筑,书写了唐代建筑史上最璀璨的一笔。古建筑见证了历史,所以,它们往往拥有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经历了贞观之治的大唐国力雄厚,没过多久李治便募集了成百上千的工匠。全国各地的木材石料被送往秦岭深处,被融入到大明宫的建设中。大明宫尚未竣工,李治便急不可耐地搬了进去。
由于大明宫修建在地势较高的地区,所以每年夏季宫里再无潮湿之患。继李治之后,总共有十七位皇帝居住在大明宫中,在这里完成他们的帝王生涯。这座宫殿群,见证了大唐王朝的兴衰起落。这首《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便是王维在某个早晨即兴而发: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李治之后的大唐皇帝,除李隆基将自己的藩王府改建为兴庆宫并以此作为兴庆宫外,其他皇帝均住在大明宫中。大明宫经历了数次翻修,已成为长安三大宫殿群中最奢华的一处所在。
相传,李治修建了大明宫后,好大喜功的他又屡次翻修大明宫,后来,又将其改名为“蓬莱宫”。李治晚年昏聩,在蓬莱宫中沉湎于声色。某天,他想起宫址挖出的那面“秦镜”,想要看看这明镜是否真的像传说中一样能照出人的脏腑,于是,便命太监将镜子取来。谁知秦镜不翼而飞,太监们翻遍了整个大明宫仍无法找到其所在。
更离谱的是,没过多久高宗便患上了眼疾,仅几天后便双目失明了。高宗之后的皇帝回忆起这件事时,认为先帝之所以双目失明,就是因为将“大明宫”私自改名,违背了当年建宫的初衷,再加上他的所作所为绝非明君,所以招致秦镜的惩罚,变成不能视物的盲人。以至于,后来的大唐皇帝依旧管大明宫叫大明宫,至于“蓬莱宫”之名再无人敢提了。
相关视频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