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没有称帝:周密且明智的考虑(二)
我们知道,从公元210年开始,曹操便开始“自明本志”。
说白了,这就是曹操在为自己增加公信力,声称自己绝没有登基称帝取汉自立的打算。直到曹操过世,曹操始终未曾停止过“自明本志”的个人宣传。倘若曹操篡位登基,无疑是砸了自己的招牌,否定自己的政治倾向。显然,这种行为,对曹操的公信力是一种毁灭性打击。
放到现在来看,就是某个明星自毁人设,自然无法在圈子里继续混下去。所谓“自明本志”,哪怕是做戏也好,曹操也得将这场戏演到底。
对于曹操本人而言,皇帝只是个虚名而已。只要手握实权,当不当皇帝其实无所谓。
“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这句话与曹操的锲合度非常高。能走上政治前台,完成自己生平的政治抱负,曹操已无憾。
曹操完成了一切政治理想时,已经过了花甲之年。
显然,一个花甲老人即便称帝,也没法在龙椅上坐太长时间。曹操认为自己命不久矣,所以称帝就显得更没必要了。
实际上,曹操距离皇帝,只是个名称上的问题。
皇帝的谕旨通通由曹操代为传达,官员的任命也均由曹操说了算,朝堂上的军国大政亦需曹操拍板。“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话虽然有失严谨,但自然有其道理。曹操已经是半个皇帝,何必去追求一个让自己陷入险境的称号呢?
曹操《述志令》中提到:“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能担任宰相,曹操已经完成了人生目标,他已经非常满意了。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如果曹操称帝,将会给孙权、刘备口实,届时即便“吴蜀联盟”不成立,两方也会视曹操为公敌,联合讨伐。曹操是最务实的政治家,这种不利的局势是他不想看到的。
不过,曹操虽然没有登基称帝的打算,他却有让子孙称帝的想法。为何曹操会说出那句:“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就是因为他想让儿子像周武王一样,成为开国天子。不得不说,曹操下了一步妙招,他已为子孙称帝做好了铺垫。
曹操权衡利弊之后,决定不当皇帝,这是一种非常周密且明智的考虑。能够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周文王,又有何不可?更何况其子孙在登基之后,必定会将其追谥为帝。
相关视频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