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并非鲁国人(一)

责任编辑:zongxin

来源:本站原创

2025-02-17

a0b08d17416a15b211e56365b889f461.jpg

孔子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孔子并不是鲁国人。

根据史料的记载,孔子的祖先是宋襄公,宋襄公的八世孙孔防叔受到当朝大夫的迫害,被迫出走鲁国,在此地定居。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成年后,成了鲁国的士大夫,后与孔子的母亲颜氏野合。由此可见,孔子并非嫡出,他只是叔梁纥的私生子。

叔梁纥在孔子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其母颜氏将其一手带大,母子二人的生活虽不富足,但也算殷实。单亲家庭出身的孔子格外孝顺,懂事听话,时刻勉励自己苦读。据说,孔子曾师从苌弘学习乐,与老聃探讨礼,向师襄探讨琴技。

公元前522年,孔子过了而立之年,经二十余年苦读后,有了立学的资本,创办了独树一帜的学派。因孔子的知识面极广,又推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一系列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当时孔子的学府得到民众的广泛拥护。

公元前517年,孔子随鲁昭公来到齐国,成为贵族高昭子的幕僚。第二年,齐景公与孔子就齐国政事进行了一番探讨,齐景公认为孔子眼界不凡,学识渊博,决定留用孔子。虽说孔子就此步入仕途,但他的从政之路却比其他士大夫更加波折。

因为孔子有比从政更伟大的理想,所以他在齐国盘桓了一段时间后便请辞了。后由于孔子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在五十二岁的高龄仍被鲁昭公提拔为司空。齐鲁交战期间,孔子在齐景公面前以礼教说服齐景公,保住了鲁国的国格,并说服齐景公将夺取的三座城池归还给鲁国。不过,后来孔子提出的“堕三都”、“抑三桓”等政治主张并未受到重视,此后孔子终生不遇。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最新视频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