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饭局:饮宴开始(四)
明万历十年,耶稣会教团前往中国,在东土传教。在此后的二十八年里,意大利人利玛窦神父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直至万历三十八年病故于北京。利玛窦神父留有一部《中国札记》,这部著作向我们展现了外国人眼中的晚明,是史学界研究明朝历史的珍贵资料。
在《中国札记》中,多次提到了明朝的饮食文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晚明的“饭局”是怎样的。 经过近三十年的观察,利玛窦发现明朝人的“饭局”非常考究,从送请帖到宴后送客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流程。
在宴会之上,每个客人都不得动筷,需在大家都喝下第一杯酒后,才能开始吃菜。在喝第一杯酒之前,主人会双手举起酒杯,邀在座的所有人共饮。在第一杯酒喝下后,厨房准备好的菜肴会一道接一道地端上餐桌。利玛窦还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中国人的餐桌礼仪中,筷子起到了协调的作用。在用餐之前,主人会用筷子进行一套简单的“仪式”,所有客人都会照着主人的样子,将筷子慢慢举起再落下,夹一筷子面前的菜肴,然后缓慢品尝。用餐开始之后,每个客人都会紧盯主人的动作,每当主人将筷子放回桌面,客人也会照做。通常来说,这一动作就是给下人的信号,下人见大家将筷子放回桌面后,会用酒壶逐一将主客的酒杯倒满。因为这一过程比较繁琐,所以中国人的宴会持续时间极长,通常会进行一整个晚上,直到次日清晨。在明朝人的饮宴中,每个人喝的酒远比吃的菜更多。在用餐的过程中,主客会谈论一些轻松欢快的话题他,或是观赏感兴趣的节目演出。
有时,主人会邀请一些歌姬或乐工进行表演,这些表演者都是专门服务于各大饮宴的专业人员。主人虽不会给表演者下请帖,但表演者们仍热衷于参加各大宴会,因为他们可以得到颇为丰厚的赏钱。规模较大的饮宴中,主人一般都会雇佣戏班进行表演。觥筹交错之间,客人们一边吃喝一边看演出,十分惬意。宴会持续的时间很长,每次都要持续十几个小时,戏班的演出也非常卖力,往往一出下台令一出便会登场,一直持续到饮宴结束。在一些高官和富翁的家中,还养了一群专业的演职人员,例如大太监马堂的家里,除了戏班之外,还有一群擅长变戏法杂耍的艺人。除了看表演调节气氛之外,宴会现场的主宾还会进行各式各样的游戏,输了游戏的人要被罚酒,未被罚酒的人则会喝彩鼓掌。宴会即将结束时,下人会为每个客人换上崭新的酒杯,这是主人的一种友好的表达,意为请宾客再喝一轮。当然,识趣的客人会婉拒主人的美意,准备离席。
相关视频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