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饭局:离席散场(五)

责任编辑:zongxin

来源:本站原创

2025-02-17

bb8edfa692fc91a2ed01d3847616a378.jpg

明万历十年,耶稣会教团前往中国,在东土传教。在此后的二十八年里,意大利人利玛窦神父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直至万历三十八年病故于北京。利玛窦神父留有一部《中国札记》,这部著作向我们展现了外国人眼中的晚明,是史学界研究明朝历史的珍贵资料。

在《中国札记》中,多次提到了明朝的饮食文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晚明的“饭局”是怎样的。 经过近三十年的观察,利玛窦发现明朝人的“饭局”非常考究,从送请帖到宴后送客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流程。

在描述明朝人的饮宴时,利玛窦并没有说起宴会结束时的礼仪。不过,利玛窦在书前讲述明朝人的待客礼仪时,详细地讲到了中国人的送客礼节。散席之后,主人会将客人送到大门口,然后主客之间再次寒暄,鞠躬行礼。

客人上马或乘轿离开时,主人要在目睹客人上马或坐在轿中后才会返回餐厅。对每个客人,主人都会重复同一动作,直至将所有客人全部送走。最后,主人还会安排下人逐一追赶客人,以自己的名义向他们进行道别,而客人也会通过下人向主人回礼。

在中国人的饭局中,利玛窦发现了中国宴会与西方宴会的不同之处:

明朝人的宴会是为了探讨某一重要问题而进行的,因此中国人的宴会并不是以吃喝为目的,主宾的吃相非常节制。在中国人的宴会中,主宾尽情享用美食美酒,所以在宴会进行之前,他们往往会事先吃饱饭。除此之外,一些重要的客人,往往会在一天之内参加七八个饭局,这才不至于怠慢了朋友们。

在宴会的时间上,中国宴会与西方宴会的区别也比较大。欧洲宴会的持续时间不长,明朝人的宴会则要持续十几个小时。利玛窦认为,明朝人的宴会之所以会持续较长时间,是因为主宾要在饭局中探讨重大问题,探讨这些问题要消耗大量时间。其次,中国人将宴会与娱乐结合在一起,主宾会享受宴会上的演出及游戏。

中国人信奉儒学思想,所以在宴会之中处处体现着古代礼制。根据孔子“唯酒无量,不及乱”的观点,中国人对酒是比较节制的。因此,在明朝人的宴会中,极少会出现喝得酩酊大醉的主宾。虽然下人将主宾的酒杯倒满,但宴会上的所有人都不会要求别人喝过量,适可而止。时至今日,醉酒仍被宴会的主宾视作一种丢脸的行为。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最新视频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