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全中国的“元杂剧”:起源
第一次接触元杂剧,是在语文教科书里。当时课本里的一折《窦娥冤》,让人回味许久。
我国戏曲始于北宋时期,而“戏剧”这个概念则出现于“宋元南戏”之后。虽元朝时期南戏与元杂剧争奇斗艳,但从时间上来看元杂剧要晚于南戏。
说起戏曲之起源,大抵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氏族社会时期,当时的先民以歌舞祭祀自然神。到了封建时代,歌舞逐渐融入到了礼乐及民俗娱乐活动之中。
不过,以歌舞的形式来表现故事,则是北宋以后的事了。
学界一般认为,元杂剧诞生自两个源头:
一是盛行于宋金的诸宫调(一种以说唱为主的类戏剧艺术形式);
二是以诙谐幽默著称的宋代杂剧及金院本。
元杂剧之所以为“杂剧”,是因为它的艺术表现形式糅合了前两者的元素,具备多种特点。在元杂剧中,我们还能看到其他民间艺术形式的影子。
诸宫调是最接近戏剧的艺术形式,既有主角、配角等丰富的艺术形象,其表演又遵循情节发展,表演者连说带唱,还伴有乐器伴奏。只不过,诸宫调的表演者通常会以第三人称的方式为人们陈述故事,并不是绘声绘色地演绎故事,这种“非代言体”自然不属于戏曲。
不过,诸宫调却为元杂剧的诞生提供了灵感,不论是题材、内容、结构还是曲调,元杂剧都大量参考了诸宫调。可以说,最早的元杂剧与诸宫调只有一个区别,就是表演者以第一人称的角度代言角色,给人以更强烈的代入感,更加直观地将故事演绎出来。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