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词体的四次演变:结获期

责任编辑:zongxin

来源:本站原创

2025-04-23

fdaee245013ec3dce45bb77b81b1cb6c.jpg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但词体与诗歌不同,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上并未受到太多的约束,所以创作起来更加自由。不过正因为词体的自由,亦会让词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尚与趋势。以南宋为例,随着历史的变革,南宋的词体先后就经历了四次演变。

最后,则是余韵悠长的结获期。

当然,南宋词体的结获期存在较大的历史跨度,当它结束的时候,元朝已发展至中期。这一时期宋词的发展,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会随着时代和政权的转变协调同步。

一个王朝被推翻,翌日即可举行登基大典,将新的年号昭告天下。然而,文学的变化,却要经历一段较长的酝酿期。在探讨文学史的过程中,有许多学者都认同文学和政治、经济发展并不平衡的观点,笔者亦深以为然。在宋词的结获期里,我们就能领略到这一观点的具体表征。

结获期自端平元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元仁宗时期。当最后一名南宋词人寿终正寝,南宋词体随之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在南宋灭亡以前的几十年里,蒙古人不断蚕食着中原土地。可惜此时的南宋朝廷依旧歌舞升平、醉生梦死。那些不愿以酒精和谎言麻痹自己的志士,继承了辛弃疾豪放的稼轩体,在文字中大声呼吁民众奋起,并对当前的统治阶层表现出深深的无奈与绝望。刘克庄、吴潜、陈人杰为唤醒宋人,做出了最后的努力。

南宋覆灭以后,遗民文天祥反复咏叹南宋灭亡后的哀痛。

在文天祥的悲歌中,两宋词坛自此落幕:

燕子楼中,又挨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满江红·燕子楼中》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最新视频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