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是玩“钓鱼执法”的“祖师爷”?(一)

责任编辑:zongxin

来源:本站原创

2025-03-18

f99739f7022bb5e8824bee929d1b4335.jpg

从历史上看,一些案情复杂、取证难的案件,往往采取钓鱼执法(英美叫执法圈套)的方式。美国是钓鱼执法实施比较多的国家,也留下了很多著名的案例。但是,钓鱼执法具有某种诱导性,一直以来也是饱受争议。

其实,这种现象在古代很常见。

贞观年间,有位隐士奏疏唐太宗,请求他铲除朝中的奸佞。

李世民十分疑惑,询问此人:“朕的身边都是清流大臣,您说的奸佞是指何许人也?”

此人回应道:“我身处山野之间,亦不知何人是奸佞。不过,草民却能给陛下一个方法,陛下只需在朝臣的面前佯装愤怒。如果有人不畏惧您的愤怒,依旧直言上谏,那么此人就是忠臣。倘若朝臣看着陛下的脸色说话,阿谀奉承,那么他便是佞臣。”

从原理上来看,这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但它的原则却是“以诈寻诈”。从法律上来看,就是“以非法制化手段解决矛盾”。不得不说,唐太宗是个高瞻远瞩之人,他一眼便看出了这种方法中的毛病,拒绝以此来试验大臣。

之后,李世民召集群臣,将这件事告知文武百官,并对他们说道:“流水的清澈和污浊,是取决于源头的。在政治场上,源头便是九五之位,而臣子就是从源头流出的水。倘若皇帝用这种手段去骗人,怎么能要求大臣直言上谏呢?这就好比从源头流出的水都是污浊的一样。”

后来,唐太宗回应了那个奏疏的隐士,对其说道:“朕希望能够以信立天下,不想通过欺骗诱导臣子。您的建议非常有道理,但朕却不会去做。”

宋诗中有一首杰作《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看了什么书才获得如此感悟?应该便是收录了这段君臣佳话的唐代史料。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最新视频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