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天下,到底乱于谁的手中?(二)

责任编辑:zongxin

来源:本站原创

2025-03-18

143ed0243bfa2439d07b0ed4ee02b6bf.jpg

董卓并没有选择一家独大,而是在朝中扶持拥护者。

董卓拉拢了谁呢?

蔡邕、袁隗。

这两个人,一个是士大夫的代表,一个是袁氏门阀的代表。可以说,董卓的这一做法是相当精明的。只要能拉拢到这两个人,那么便能轻而易举地赢得士大夫和门阀世家的支持,再不济也不会为自己树立太多的敌人。当然,面对政坛上的敌人,董卓也没有留一星半点的脸面,通通将其斩尽杀绝,十分果断。

董卓传达的一些政策,同样是治国之良策,如“擢用天下名士以收众望”,历代的政治家都擅用这一手段。在分配权力的过程中,董卓也很注重影响,并没有扶持私党。“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

董卓所作出的一切努力,为什么后来都打了水漂呢?

还是因为资历。

董卓做了和曹老板差不多的事,没想到却收效甚微,门阀根本不买他的账。袁绍非但没有迎逢,反而与董太师唱起了反调。以袁绍为首的门阀势力,是东汉末期的贵族,他们相当看重出身。不论是董卓“擢用天下名士”的做法还是其本身的边将身份,在袁绍看来都是不入流的。类似的观点,在天下名士起初看待曹操是宦官之后时产生的偏见中也可以窥见。

原本有了这些势力的帮助,董卓有很大的可能可以完成帝国的复兴。但因为袁绍的带头拒绝,董卓的梦想被摔得粉碎。董太师可不是什么温文尔雅的善类,袁绍的一言一行,已消磨掉他为数不多的耐心。于是乎,董太师露出了本来面目,拔出宝剑向袁绍威胁道:“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

袁绍做了他这辈子最硬派的一个反应,高傲地对董卓说道:“天下健者,岂惟董公!”随后,袁绍拔出佩刀,在众目睽睽之下安然远去,留下了“引刀横揖”的佳话。

只不过袁绍根本没想到,他如此潇洒的转身让董卓的初衷彻底被改变,那个有心复国的董卓远去了,从今以后仅剩权倾朝野的董太师。自此,东汉的局势彻底紊乱,一发不可收拾了。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最新视频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