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史学界形象的演变:才华横溢
曹操究竟是好人还是坏蛋?
单凭“好”与“坏”去评价历史人物,实在有些幼稚。在笔者看来,曹操在史学界形象的演变,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规律。
研究历代文献我们不难发现,盛世之中曹操的风评往往不错,而乱世(尤其是偏居一隅的王朝)中曹操的形象又会急转直下。
为什么曹操总能被乱世的文人揪住辫子呢?完全是因为他有如下“招黑”的特点:
何曾几时,才华横溢也成了一种罪?
曹操便是个例子,他的身后事,充分诠释了什么叫“文人相轻”。
曹操身逢乱世,人生的大多数时间身居要职,周旋于朝廷、诸侯之间,不但要处理内政,还得带兵出征。在闲暇之余,曹操还像其他读书人一样,横槊赋诗。
曹操的文采如何?
且看时人的评价:
“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曹魏皇帝曹丕,在回忆起老爹生平时,说他老人家生平虽然时常奔波于战场,但仍不忘手不释卷。
“既总庶政,兼览儒林,躬著雅颂,被之琴瑟。”曹操儿子里最有文艺气息的曹植公子,亦评价老爹是个兼庶政儒林于一体的全才。
张华称曹老板写得一手优秀的书法,其墨宝与崔瑗、崔寔父子和张芝、张昶兄弟这些名家不相上下。
曹操的音乐素养,可以与桓谭、蔡邕这些大音乐家比肩。
论起下棋,即便是冯翊山子道、王九真、郭凯这些棋坛高手,曹操亦不逊色。
除此之外,曹操还懂得一套保健养生之法,对草药偏方也有一定的钻研。
说到这,或许有朋友会觉得这些评价曹操的人都与他关系匪浅,难免会对其进行阿谀奉承。那么笔者不妨举个没有争议的例子,且看曹操之《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老板的诗歌成就是谁都无法抹杀的。
然而,在古代很少有人愿意承认曹老板的文采飞扬。毕竟,文人相轻是中国文坛的定律,读书人不愿意承认曹操的文笔,吝啬地文人很难由衷地发出赞美之声。那些心理阴暗之人,更是会对曹操平添恼恨。正所谓“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在“文无第一”的大背景下,曹老板在文坛上的建树很难被体现出来。
除了上述“招黑点”之外,许多人痛恨的曹操之“奸诈”、“残忍”,其实都算不得缺点,至少对于古代上位者来说远谈不上是什么不足之处。古语有云:“兵不厌诈”,上位者的奸诈,何曾不是一种能力?人们热衷于追捧“多智近妖”的诸葛亮,将他的狡猾视作“智慧”,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每一个妙计里坑蒙拐骗的成分。
东汉末年,汉统衰落,很多诸侯都打出了匡扶汉室的旗号。然而,有哪个主公真正地深入虎穴营救献帝?倘若献帝并未失去人身自由,又有几人能心甘情愿地归政于汉帝?所以说,三国时代没有任何一个上位者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大家都是野心昭彰的军事家。
相关视频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