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史学界形象的演变:实干家

责任编辑:zongxin

来源:本站原创

2025-03-29

0464a14acbde1073a6aa2b6eb9743e9b.jpg

曹操究竟是好人还是坏蛋?

单凭“好”与“坏”去评价历史人物,实在有些幼稚。在笔者看来,曹操在史学界形象的演变,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规律。

研究历代文献我们不难发现,盛世之中曹操的风评往往不错,而乱世(尤其是偏居一隅的王朝)中曹操的形象又会急转直下。

为什么曹操总能被乱世的文人揪住辫子呢?完全是因为他有如下“招黑”的特点:

说到这,可能很多朋友会迷惑,为什么实干家反而成了曹操的招黑点呢?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史上那些能干的宰相,都是圆滑之人,他们的为政方针皆有一条“和稀泥”。但凡棱角分明,凡事谋求实际利益的人,很难在宰相的位置上坐得长久。曹操恰好是古代宰相中的异类,他刚刚跻身官场,就想做出一番实绩。

早期曹操在济南当地方官时,大刀阔斧地整改了当地的官吏队伍,惩治了许多贪官污吏。再不看好曹操的后世文人,也不得不承认他让“郡界肃然”的功绩。

但对于曹操的身后名而言,这份功绩又有怎样的分量呢?

不难想象,曹操虽做出的一些功绩,但他得罪了无数权势人物。毕竟,权力网根须纠缠,曹操保不准便招惹了哪支望族的门生,为自己埋下隐患。

后来,曹操因功劳被提拔为东郡太守,这一时期的曹操或许明白了一些为官之道,开始尝试圆滑一些,经常借故不上班甚至干脆辞职了事。然而在他被升迁为大将军后,曹老板的脾气秉性决定了他回归初衷,恢复雷厉风行的做派。

“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陈寿对曹老板的评价是相当中肯的,曹操拥有经世之才,亦不想浪费上天赐予的天赋。所以,他宁愿得罪形形色色的人,将自己置于天下人的对立面,也要做出一些利在千秋的事。

殊不知,这些被曹老板开罪的人,最后都成了曹操坏名声的宣传者。

除了上述“招黑点”之外,许多人痛恨的曹操之“奸诈”、“残忍”,其实都算不得缺点,至少对于古代上位者来说远谈不上是什么不足之处。古语有云:“兵不厌诈”,上位者的奸诈,何曾不是一种能力?人们热衷于追捧“多智近妖”的诸葛亮,将他的狡猾视作“智慧”,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每一个妙计里坑蒙拐骗的成分。

东汉末年,汉统衰落,很多诸侯都打出了匡扶汉室的旗号。然而,有哪个主公真正地深入虎穴营救献帝?倘若献帝并未失去人身自由,又有几人能心甘情愿地归政于汉帝?所以说,三国时代没有任何一个上位者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大家都是野心昭彰的军事家。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最新视频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