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的父亲梅竹芬的离世,扑朔迷离:版本五
梅竹芬是梅巧玲的二公子,出生于1872年。他沿着父亲的道路,亦唱青衣、花旦。他先学的是老生,又改小生。最后改唱青衣、花旦,他的昆曲、皮黄都是向梅巧玲学的,凡是梅巧玲唱过的戏,他都会唱,而且唱得极似。他长相又酷似父亲,因而又名“梅肖芬”。
梅竹芬为人忠厚老实、性情温和,当时搭京城颇有名气的迟家的“福寿班”,班里只要有人闹脾气告假不唱,班主总是请他代唱。唱的又都是梅巧玲的唱工本戏,加上外串堂会戏与戏园营业戏的频繁演出,他身体受到极大损伤,二十六岁时就突然死了。
梅兰芳之父梅竹芬的死因,是个扑朔迷离的未解之谜。当时坊间流传几种截然不同的说法,而这些说法经酒馆茶楼里说书人添油加醋的演绎后,更是衍生出了多种版本。
在所有关于梅竹芬下落的传说中,这种说法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话说在那个雨夜中,梅竹芬接到了一个神秘的电话。电话那头的人说,有人想要害死梅老板。听闻此言的梅老板,未敢从电话局正门离开,而是从后门抄近路回了家,带上所有细软,连夜跑出了永定门。
在永定门外,梅竹芬先生看到了人山人海。一大群衣衫褴褛的饥民,像蚂蚁一样云集在城墙下。守城的官兵,正拿着手里的火铳对准饥民,随时准备射击。领头的军官高喊,禁止灾民入城。
毕竟,此时的四九城歌舞升平,在这样的盛世图景里,成千上万的灾民涌入城里,就像是老鼠屎钻进了白米粥一样,大煞风景。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出现,九门提督下了一道死令,即便守军开枪打死这些不识好歹的灾民,也绝不能让一个饥民活着爬进北京城。
饥民们拥堵在一起,摩肩接踵,黑黝黝的人头一眼望不到边。灾民们汇聚成一条油漆一样的黑河,冲刷着牢不可破的城墙。在京城之外,灾民已没有丝毫活路。能吃的东西,不论是草根树皮,还是野狗田鼠,都已被啃食殆尽。只有这座灯红酒绿的城市,或许能为饥民带来些许生机。
悲天悯人的梅竹芬,从未见过如此“浩大”的场面。梅先生早年做过许多乐善好施的事,仁义的他立即从包裹里取出一些银两,分发给临近的灾民。然而,梅老板发现向他伸手的灾民越来越多,人流缓缓地朝着他涌了过来。
在那些灾民的眼中,梅竹芬能够看到渴望、贪婪和饥饿。他想要逃出人群,但却为时晚矣。饥民们涌过来,围在这位大善人中间,不给他留一丁点脱身的缝隙。
梅竹芬干脆将包裹打开,取出里面所有细软,一块块地放在那些枯瘦的手里。人群所汇集成的河流将梅竹芬淹没,没人知道他施了多少善银。
只是人群散去以后,梅老板的身影消失不见。人们都说,梅老板散尽家财,随即隐藏在了灾民的洪流之中,消除了一切曾存在过的痕迹。
不论真相如何,自那个冷雨夜之后,梅竹芬便消失在北京人的视野中,从此再没人见过他。虽然梅竹芬失踪了,但关于他的传说却经久不衰。北京的老少爷们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力,为梅竹芬设计了五花八门的结局。似乎只有他们编出来的说法,才能完美解释梅老板的去向。不知为何缘故,梅家始终没有发丧,亦没有对外透露关于梅先生去向的消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梅竹芬的形象在老百姓的回忆里逐渐消弭。许多年后,又有一位姓梅的老板,从当年父亲消失的永定门进入喧嚣的四九城。这座繁花似锦的城市,没过多久便被他的唱腔征服。这位梅老板,便是梅竹芬之子梅兰芳。
相关视频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