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史学界形象的演变:出身有问题
曹操究竟是好人还是坏蛋?
单凭“好”与“坏”去评价历史人物,实在有些幼稚。在笔者看来,曹操在史学界形象的演变,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规律。
研究历代文献我们不难发现,盛世之中曹操的风评往往不错,而乱世(尤其是偏居一隅的王朝)中曹操的形象又会急转直下。
为什么曹操总能被乱世的文人揪住辫子呢?完全是因为他有如下“招黑”的特点: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帝王的宝座绝不是某家族传承万世的私有物,是可以易主的。秦末农民起义头子陈胜,为后世的篡位者提供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理论基础。《三国志通俗演义》里,不论是好汉还是软蛋,只要成了割据一方的诸侯,都喜欢拿“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来说事,其实,这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翻版。
那么,人们真的认为所有“天下人”都有资格去坐龙椅吗?
未必。
想要当天子,也得符合“根正苗红”的特点,至少要满足两个先决条件。
首先,揭竿而起的家伙必须是古代天子之后裔,要么,他就是非人类的怪胎,符合“君权神授”的原则。改朝换代的先驱者,必须要具备这两项条件,要么,像陈胜一样从鱼肚子里剖出小纸条,要么,祖上是“某朝某宗室”。
三国时代,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有两位:
一位是刘备;
另一位是曹操。
孙权在整个三国时代,虽有一定韬略,但相比于前面两位更像个打酱油的。
刘备有怎样的背景呢?
他老人家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甭管刘胜他老人家认不认这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编草鞋的玄玄玄孙,但起码人家刘备能准备一套说得过去的血缘理论。
反观曹操,他的祖上究竟是谁?是曹家还是夏侯家?
仅这一个问题,便是个无法僭越的门槛。
《三国志·魏书》中提到,曹老板的祖先,是汉初的名相曹参。且不说这个源流是从哪里论起的,曹操本身就不是曹家人。曹操的老爹曹嵩本不姓曹,因为被宦官曹腾收为养子,所以才改了姓。所以曹操与曹参八竿子打不着,“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吴人所著的野史《曹瞒传》提到,曹嵩的父亲是夏侯氏之后,这同样是不值得参考的。就算曹操是夏侯氏之后,祖上可追溯到杞简公的弟弟佗,那其间也不知隔了几百代,不具说服力。
这样的身世,让曹操的处境相当尴尬。换做其他人被封为魏王,死后被子孙尊为先帝,想来不会受到读书人的抨击。曹操的脾气秉性,还是太过老实了,如果他像大汉的开国皇帝刘邦一样,懂得“君权神授”的门道,组织一个戏班子导演一出“天降祥瑞”的大电影,把自己说成某龙某蛇的转世,绝对能够给他加不少形象分。
归根结底,还是曹操本人有些憨厚。曹操毕生花费无数人力物力财力,去笼络那些文人士子。这群人,绝大多数都是无神论者或自由主义分子,这些人对于曹魏的霸业和曹操的个人名声而言没有什么裨益,反而会成为阻碍。
除了上述“招黑点”之外,许多人痛恨的曹操之“奸诈”、“残忍”,其实都算不得缺点,至少对于古代上位者来说远谈不上是什么不足之处。古语有云:“兵不厌诈”,上位者的奸诈,何曾不是一种能力?人们热衷于追捧“多智近妖”的诸葛亮,将他的狡猾视作“智慧”,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每一个妙计里坑蒙拐骗的成分。
东汉末年,汉统衰落,很多诸侯都打出了匡扶汉室的旗号。然而,有哪个主公真正地深入虎穴营救献帝?倘若献帝并未失去人身自由,又有几人能心甘情愿地归政于汉帝?所以说,三国时代没有任何一个上位者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大家都是野心昭彰的军事家。
相关视频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