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副食

责任编辑:zongxin

来源:本站原创

2025-02-25

fba324d8f0c1fa4e0db14b384eff5249.jpg

聊完了主食的发展史,我们再来看看副食是如何在中国人餐桌上普及的。

中国的畜牧业早于农耕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古人能享用到大量肉食。从先秦的文献中,我们能看到许多关于“羹”的记载,其中有牛羊羹、兔羹、鱼羹等。羹,是一种烹调方式,肉羹和现在的肉汤差不多。

仅从文字的记载中,各类“羹”就已让人食指大动。遗憾的是,史料中虽然对“羹”这种副食的记载比较多,但它并不像前文中我们介绍的主食一样,人人都可以吃到。在先秦时期,唯有贵族阶层才能吃到这种食物,大多数老百姓根本无缘尝到“羹”的美味。

对此,且看孟子的著作。孟子留下了一篇“畜牧指南”,其中详细收录了时人的养殖技术。但是,在这篇指南的末尾,孟子提出了一个令人落泪的理想,那就是让每个老百姓在七十岁之前能吃到肉食。在讲究“素食主义”的今天,孟子的理想无疑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不过,这就是先秦时期的社会情况,哪怕是统治者,也不能每顿饭都吃肉。唯有在进行大型祭祀时,天子才能动手宰牛。所以,才会有“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宰羊,士无故不杀犬,庶人无故不食珍”。一句“无故不食珍”,说出了多少辛酸泪。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最新视频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