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粟文化
“四大发明”堪称人类发展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过之所以“四大发明”的影响力如此之大,还要得益于人类交通发展、文化传播。其实,中国“农业四大发明”才是对人类发展影响最大的,也就是“稻、粟、菽、茶”四种作物。
根据俄罗斯学者瓦维洛夫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是最大的农作物发源地。现今,世界上总共有六百种重要的农作物,其中一百三十种发源于中国,占总数的两成。
那么,古人主要的食物是什么呢?
东胡林遗址、南庄头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一万年前的人类以粟米作为主食,粟米也就是现在的小米。可以说,古代小米在各粮食作物中处于领先地位,且领先其他粮食作物几千年。
由于“虞朝”的存在尚存争议,所以我们仅从夏朝开始盘点中国古代的“粟文化”。夏、商、周三个朝代,粟米被誉为“百谷之长”。粟米的主导地位,一直持续到唐朝。汉代晁错的文章《论贵粟疏》中,就详细介绍了粟米于国家的重要性。
面条这种食物在多个国家都有,意大利人称面条是两千年前由意大利人发明的,阿拉伯人则称面条是阿拉伯先民的发明。殊不知,在民和剌遗址中,我国考古人员发现了一碗四千年前的面条。由此可见,中国人的“面条史”远比其他国家早得多。不过,当时的面条不是用小麦粉制成的,而是用粟粉制成的。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