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面食
虽然在四千年前,我国的先民也在种植小麦,但小麦的产量却始终差强人意,因为没人愿意种植这种作物。古人还没有意识到脱壳后的小麦有多美味,而是像食用豆类一样,直接食用煮熟但未脱壳的小麦。显然,这种烹饪方式,会让小麦吃起来口感坚硬,且不方便消化。
或许古人也曾尝试将小麦脱壳,但由于工艺过于复杂,所以当时的人们仍只能吃未脱壳的小麦。石磨的发明者鲁班,赋予了小麦全新的食用方式。有了石磨,小麦终于得以升级为面粉,由这种食材所引申出的食物也成了“面食”。
面食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因我国南稻北麦的粮食种植布局,面食在西北人日常饮食中更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汉代石磨逐渐普及中原,小麦的种植面积也逐渐拓展。唐朝时期,小麦已成为与粟米对等的农作物,二者的地位并驾齐驱。最能展现这一点的,就是德宗年间颁布的“两税法”,朝廷已将小麦作为征收的对象。
中国的农业之所以繁荣昌盛,离不开爆炸式的人口增长。虽然,畜牧业同样能够保障人类生存,但相比于畜牧业,农业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而粟米之所以渐渐退出“主流农作物”的行列,也是这个原因。粟米虽然耐旱,味道也不错,但产量根本无法与小麦、水稻相提并论。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