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北京城富饶的原因:大量廉价劳动力和小生意人涌入
清朝的前几位统治者都是励精图治的有为之君,所以清朝中期之前国家发展良好。然而,清朝的种植技术仍停留在明朝的水平,再加上清中后期自然灾害频发,以至于,清朝的农民生活困顿,生活质量远不及唐朝。
百姓无法依靠耕地养活自己,所以大家就只能另辟蹊径,靠做生意糊口。由此,明清两朝的农民弃农经商已成为惯例,这种风气使得城市贸易变得愈发繁荣。通常来说,生意人更习惯在本地从事经营,毕竟,商人对本地的供求关系更加了解。
然而,明清时期各地从事商业的商人与日俱增,现实压力太大,农村赤贫化严重,老百姓消费能力不足,所以商人只能在大城市才能获得机遇。在这种背景下,商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北京等人口密集且消费需求大的城市打拼。
因此,明清时期的背景虽然看似繁华,但这份繁华却是大量廉价劳动力和小生意人涌入所带来的,与资本的关系不大。
因为北京的人口暴涨,以至于,京城的劳动力愈发廉价,工资也屡创新低。想要在北京学一门手艺,学徒期是拿不到任何工钱的,充其量能享受到吃住免费的待遇。即便是成了正式员工,也只能领取年薪。只有这样的薪资制度,商家才不至于蒙受风险。
因此,旧日北京最畅销的商品,往往是那些最省物力,却最费人工的商品,例如:手工艺品、奢侈品等等。熟悉经济学的朋友都知道,这些商品对推动社会进步而言虽然有一定作用,但是,这份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也就是说,老北京远没有达到现代化的程度。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