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鲁智深的人气为何长盛不衰:真正的智者
在《水浒传》中,论起人气角色,鲁智深绝对能排在前十之列。明明是个僧人,却偏偏不遵守清规戒律。佛门的清心寡欲,一点都没展现在他身上。虽然剃了度,但鲁智深依旧喝酒吃肉两不耽误,路边不平亦要起嗔念,以至于,到了后来,江湖之大再无容身之处,不得不去二龙山、梁山泊这地界落草为寇。
既是如此,为何鲁智深的人气长盛不衰呢?
施耐庵先生,对鲁智深大彻大悟的这一段着墨颇多,足见施耐庵本人对这个人物的热爱,所以才会用心地刻画鲁智深这个形象。鲁智深追随众兄弟征讨方腊之后,来到杭州六和寺休憩。某个夜晚,月朗星稀,鲁智深睡在僧房里,突然被江面上的雷声惊到了。鲁智深来自关西,根本没有听说过浙江潮信,还以为是敌人打了上来,连忙爬起身来拎着禅杖出门。
和尚们见到鲁智深这副模样,相当吃惊,询问鲁智深为何要如此戒备,是要去什么地方。鲁智深回答,他听了战鼓的声音,所以才整装待发,准备出去打仗。一众和尚听罢都哈哈大笑,告诉鲁智深这是潮信,并不是什么战鼓。好奇心大起的鲁智深连忙询问僧众何为潮信,六和寺的僧人向他解释道,每天这声都会在八月十五日杳然而至,十分准时,所以叫潮信。
这时鲁智深不由得回忆起一句话:“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这是五台山智真长老临别所赠的偈语。鲁智深询问诸和尚“圆寂”是什么意思,大伙给他解释了“圆寂”就是死亡。听罢,鲁智深豁达地表示,原来洒家今天就要圆寂了,那么,还烦请各位替我准备洗澡水来,洒家要沐浴。
和尚们没见过这种性格的人不敢忤逆,只能乖乖地给大和尚准备了衣服和洗澡水。随即,鲁智深打发手下去请宋江来看他。鲁智深在佛堂上端正坐好,“左脚搭在右脚上,自然天性腾空”。宋江赶到时,鲁智深已然没了呼吸。只见他的身边放着一篇颂子,上书: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显然,相比于那些做足了表面功夫,骨子里却是龌龊之极的和尚来看,鲁智深实乃十足的圣人。之所以鲁智深能在临终前大彻大悟,以高僧的姿态坐化,就是因为他的本心始终是善良的。
与李逵这种极恶之人不同,亦有别于武松这种放不下嗔念的勇者,鲁大师是真正有慧根的比丘。后世总是喜欢拿鲁智深喝酒吃肉说事,殊不知,梁武帝之前的僧人从无忌口一说。是否喝酒吃肉,这些都是用于自我修持的标准,倘若太过执着于此,就未免“着相”太深了。
相关视频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