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诸葛亮吴用: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名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
从能力上来说,《水浒传》里的军事吴用,绝对是举世罕见的。
作者把吴用抬高到诸葛孔明的高度上,然而,实际上从做人来看,吴用比孔明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不知是不是受梁山好汉习气的侵染,吴用也染上了吹牛皮的毛病。好端端的智多星吴用,偏要给自己改个道号叫“加亮先生”。别人拿他当诸葛亮他还不乐意,总琢磨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早期吴用相当自负,即便是大哥晁盖也要经常看他的脸色。不过在遇到宋江之后,吴用立马变了一副嘴脸。面对这位后期加盟的及时雨,吴用对其毕恭毕敬,还主动投入到宋江门下,为其献计献策,将此前与大哥晁盖的山盟海誓抛诸脑后。
那么,为什么吴用会做出这样不讲道义的举动呢?在吴用的脑子里忠义哪个更加重要?
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还得结合吴用的性格去剖析。
首先,别看吴用的牛皮吹得震天响,但他本质上就是个小知识分子。
注意这个“小”字,在那个年代吴用连功名都没有考上,只能在乡下当教书先生。人家诸葛亮读了几十年的书才出山,又时常与名士往来,所以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相比之下,生活在闭塞环境中的吴用远没有这样的眼界和学识,他的知识层面相当欠缺。
而且,文人圈子里向来有“学而优则仕”这句名言,意思就是学得好的便要通过仕途来证明自己,吴用也信奉这一信条。吴用的最大目标,并不是在土匪窝里当狗头军师,而是当大官发大财。在北宋年间,超过九成的文人都有这样的价值观。
可现实摆在那里,贪财的吴用被卷入到一起惊天大劫案中,所以他已失去了所有进取的机会。吴用准备入伙时,颇有愤世嫉俗之感。这是读书人的通病,自古以来像吴用这种考不上功名就造反的亦有不少,黄巢和洪秀全就是个例子。
他们对现实社会充满仇恨,认为社会不给他们进取的机会,于是,甘愿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上,一不做二不休。吴用第一次准备干一票大的,是在他听别人讲起梁中书的生辰纲后。
相关视频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