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那么便宜,为什么古代盐商却能富可敌国?(一)

责任编辑:zongxin

来源:本站原创

2025-03-18

02a014fb8352e6dc8931675720e573c2.jpg

清朝时期,江苏巡抚陶澍在任上干了五年,因政治清明政绩出色,被提拔为两江总督。在担任巡抚时,有深厚工作经验的陶澍,便对两淮盐政方面的弊病了然于心。

只不过,从前的陶澍资历不够,还没有能力改变这些弊病。

道光十年,五十多岁的陶澍春风得意,走马上任,升为两江总督。刚刚赴任,陶澍便向朝廷奏疏,递交了当地的盐务调研报告。

两江的盐政有多混乱呢?

陶澍指出:每一斤盐的成本仅十文钱,但在销往各处之后,价格就翻了几十倍。暴利驱使下,许多不法商人为了牟利在盐中掺入沙土,以次充好。寻常家庭的百姓,挤破了脑袋买高价盐;贫苦人家的百姓,连盐都吃不起。

高昂的盐价和民间的需求使私盐逐步泛滥,政府从盐务方面赚取的利润越来越少。面对这种情况,陶澍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必须革去奸商,另招殷实,而殷实之商,又必须明定章程,删除浮费,使不受总商摊派之累,然后肯来。”

简单来说,就是废除自康熙年间施行的政府特许总商包办的制度,用这种方式来解决官盐的垄断,通过竞争来平衡市场。

总商垄断了盐务,以此牟取暴利,这些人究竟赚了多少钱呢?

根据陶澍的调研,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这些地区,总商每年的办公费用高达七十万两,但即便如此,总商仍打着入不敷出的旗号从利润中支用九十万两。

这些钱究竟用于何处?真的被用作行政开销了吗?

并非如此。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新的盐政官员走马上任,修建官邸购置家具,这些开销加在一起还不到一万两银子,但每次总商向上呈报时,却要报出十万两。简简单单的一份公文,在外面只需十文钱的工本费,但总商却要向上报一千两银子。一千两银子一张纸,“洛阳纸贵”恐怕也没这么夸张。

这些浮费与摊补又是从哪里出的呢?

据陶澍调查,一方面是从府库中挪用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中小型盐商摊派的。所以,才会出现地方府库亏空,拖欠朝廷饷银的情况。中小盐商没有办法按照规定缴纳税金,反而加入到走私的行列中。

原本按照保守估计,两淮地区出售了一百七十万道盐引,每张盐引相当于三百六十四斤食盐,总量超过六亿斤。每年朝廷可以从中收取的盐税,大约为四百万两。除了盐税之外,地方政府的其他收入也应该有三百万两。这两项加在一起,相当于几个省的田赋。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最新视频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