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员内斗的情况:康熙年间

责任编辑:zongxin

来源:本站原创

2025-03-18

康熙年间,也发生过类似的事。

大贪官噶礼虽贪赃无数,但办事能力不错,深得康熙帝重用。康熙四十八年,噶礼被任命为两江总督。为了避免噶礼权力过大,康熙又调派清流大臣张伯行担任江苏巡抚。在康熙看来,此二人一个清廉一个贪污,一个满人一个汉人,相互制衡相得益彰。没想到,截然相左的两人在一起共事之后,他们的矛盾更加可怕。

噶礼走马上任之后,也在辖区烧起了三把火。江苏巡抚于准、布政使宜思恭这些官员,因为被嘎礼抓住了小辫子,所以均被赶下台了。然而在张伯行看来,嘎礼就是为了铲除异己而立威。张伯行是个直率的人,他找上嘎礼,与其辩论。多次争吵之后,张伯行意识到嘎礼这家伙是自己扳不倒的大老虎,十分郁闷。

于是,张伯行请示康熙,希望自己能早点退休享福,远离官场的明争暗斗。然而,康熙怎会容许苦心构建的“太极”被打破呢?张伯行的辞职信被退回了,他只能继续与嘎礼周旋。两年之后,江南科举舞弊案发,张伯行查明真相后,立即向康熙弹劾罪魁祸首嘎礼。张伯行的调查思路十分清晰,连嘎礼收了人家多少钱都查得明明白白。

官差抄家时,从嘎礼家中找出五十万两不明资产。康熙责问嘎礼,嘎礼自然否认了这笔钱的来源,还反诬说张伯行与强盗勾结残害百姓。这下,康熙有些纳闷了,究竟这俩家伙谁说的是真的?干脆将两人都撸掉,查明真相后再作定夺。

为了调查情况,康熙先后委派了三位钦差前往江苏。最早派去的吏部尚书,不敢得罪权势熏天的嘎礼,于是便向康熙汇报称嘎礼没问题。康熙不太相信,又委派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去江苏调查情况,这两位大人同样想讨好嘎礼,称嘎礼并没有涉嫌科场舞弊。

没过几天,江苏的考生们闹到京城,声讨嘎礼。这下纸包不住火了,康熙怒斥三位钦差,说:“举报嘎礼的老百姓都来京城上访了,这也叫没问题?”于是乎,康熙做出最终判决,将嘎礼革职,张伯行留任。

表面上看,这件事的结局皆大欢喜,大贪官落马,清官官复原职。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张伯行的名字里虽然有个“行”,但他的办事能力属实“不行”。估计张伯行的技能点都点在清廉上了,所以理政的水平相当欠缺。虽然他有康熙皇帝撑腰,但得罪了嘎礼的张伯行却变得畏首畏尾。嘎礼的旧势力,在江苏地界仍只手遮天,张伯行生怕自己哪天出门被人捅死,干脆就不出门了。

某次康熙要求他去常州视察,张伯行硬是找出一堆理由推脱,康熙勃然大怒。值此之际,康熙才开始怀念起嘎礼的好处。弹劾张伯行办事不力的奏章已经堆满了桌子,倘若嘎礼在,哪会出现这些问题?越到后来,康熙越认为张伯行这小子属实“不行”。这样的人,还是哪凉快哪呆着吧。

于是,康熙便调张伯行去担任闲职,不再赋予他重要工作。末了,康熙还不忘给张伯行一段评语:

“操守虽清,但为人糊涂,无办事之才”。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最新视频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