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间谍史上的“四大发明”:加密情报
各行各业都有鼻祖,若间谍也算一种行当的话,那么,世界公认的间谍鼻祖应该是公元前十世纪的菲利斯间谍娣莱拉。不过,我国早在夏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女性情报人员,她的名字是女艾。由于虞夏两朝距离当代比较久远,所以这位少康时期的女间谍鲜为外国人所知。
由此看来,间谍的历史已有四千年,比起许多主流行业都要悠久。在这几十个世纪的时间里,间谍技术和间谍工具也是日新月异。中国的情报工作远没有美俄两国出名,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的间谍不出色。在情报领域,我国亦有启发了国际情报界的“四大发明”。
第四个:加密情报
说起加密情报,笔者的脑袋里就会回荡起“嘀~嘀嘀”的声音。何曾几时,笔者认为近代的摩尔斯电码是加密情报的鼻祖,实则不然。
通过查阅文献可知,我国古人早已将密文技术应用到情报工作中去。例如抗倭名将戚继光,就曾发明出一套“反切码”,专门用于为情报加密。这种“反切码”的原理比较简单,就是按照一定的韵律和编码,为一段情报加密。加密后的情报,不具备可读性,若非敌人获取了破译情报的切射方式,是很难破解情报的内容的。
实际上,类似的加密方式还有许多种。情报工作中间谍人员在交流时往往会采用“切口”,这种方式就是将一些名词或常用语修改成仅有双方知道的词句。《智取威虎山》里土匪之间交流所使用的“黑化”,其实就是加密情报的一种。
现实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加密情报并不多,在一些侦探小说里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内容。因为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古代文人又善用隐喻,所以在很早以前,古人便开始通过诗歌词赋传达隐蔽的信息。
当然,到了当今社会,加密情报的技术已相当先进,传统的反切码也被各式电码所取代。
相关视频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