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技术没落引发的血案:中国曾经的龙头企业,一夜之间灰飞烟灭(二)

责任编辑:zongxin

来源:本站原创

2025-03-18

b5810d2b9d8bb63fd8dd4ecdaf744fdc.jpg

正所谓“三人成虎”,一个人说蒸汽机有危害,没人相信他。三个人说蒸汽机不祥,便会有第四个人相信。蒸汽机逐渐被妖魔化,关于蒸汽机的种种弊病一传十十传百,岭南的老百姓都觉得这玩意就是洋鬼子送来的祸害。

平心而论,直至惨案事发,蒸汽机来到岭南不过十年的时间。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沅从越南返回中国,在家乡简村创业。陈启沅在外漂泊多年,积累下大概七千两银子的原始资本。靠着这笔钱,陈启沅开办了当地第一批机械丝织厂,名曰“继昌隆”。

陈启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对于丝织厂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他的心里也没有多少底气。陈启沅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这家私营企业,竟摘走了近代工业史中的两大桂冠,一是内地首家华侨企业;二是我国首家机械丝织企业。

为什么陈启沅没有在更繁华的都市或交通更便利的地方开设工厂呢?选择简村这个偏僻的地方有何特殊原因?

原因有二:

一是陈启沅的手里只有七千两银子,对于开厂而言有点捉襟见肘,采买了设备,雇佣了工人后,这笔钱就花得差不多了。如果将工厂开设在广州、佛山这些地方,七千两的启动资金是远远不够的。

二是陈启沅可以借助简村的宗族力量。在当时,农村尚未开化,处于宗族自治的环境下,朝廷的政令很难直接传达到这里,当地的丝织行会也没法将触手伸进简村。在这里办厂,能够让陈启沅有效避过一些麻烦。

陈启沅的眼光还是颇为长远的,他所开办的工厂相当成功,不论是生产能力还是产品附加值都充分地展现出来。南海知县对继昌隆的评价非常高,认为这家蒸汽工厂“每一个女工可抵十余人之工作”。在机械的助力下,一名劳动力能够发挥出十名劳动力的产能,这是何等的效率?由此可见,机械工厂的出现,严重影响到了手工业的生存,几乎将手工业逼入绝境。

1881年左右,继昌隆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工厂里的工人也已超过九百人。按照“可抵十余人之工作”的比例进行计算,仅这一家工厂就已让九千名手工工人失去了生计来源。传统工艺的落寞原因,工业蓬勃发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其本身的质量和包装问题。对于这一点,旧社会的商人本就不太重视。仅靠招牌和字号,是没有办法让质量不佳的商品畅销的。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最新视频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