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对洋人来华的态度:苦果

责任编辑:zongxin

来源:本站原创

2025-03-23

4c3711ff1287aaa4a849e9cb7e94dd57.jpg

早在大唐贞观年间,洋人就已经带着他们那一套“福音”前来充当救世主了。在当时,外国传播来的宗教名曰“景教”。只可惜,当时的中国万国来朝如日中天,根本不需要这些“旁门左道”来巩固政权的合法性。大唐虽然本着兼容并包的态度,包容了景教,但发生在唐会昌五年的灭佛运动也捎带着灭掉了中国的景教,掐断了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可能。

元朝时期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当时外国人再次带着基督教企图敲开中国的宗教大门。然而,当朱元璋推翻蒙元之后,基督教也随之被驱逐了。利玛窦得以在中国传教,并不是因为此时的基督教有多么贴合满清的发展观,完全在于传播者的个人能力。清廷虽然与利玛窦交往匪浅,但对于基督教的看法依旧不变。

康熙有云:

“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

显然,神文圣武的康熙皇帝早已洞悉了洋人传教的初衷。美中不足的是,康熙虽然目光如炬,认知却相当有限,以至于,制定了错误的对策。

康熙五十六年,清廷颁布南洋禁海令,禁止内陆的商船前往南洋进行商贸活动,并勒令南洋的华侨归国。嘉庆的“限外令”,其实,就是这种狭隘思想的传承。

自古以来,中国的皇帝都有着相当狭隘的地域观,对海洋提不起足够的重视。这种对海洋的漠视,每个皇帝又不尽相同。

明初朱元璋颁布禁海令,是出于小农意识;

而康熙帝的禁海令,就是纯粹的目光短浅了。

可以说,这些施行了禁海令的皇帝,将祖宗数千年传承下来的海洋资产全部拱手让人,让中国在世界的大航海时代中逐渐落伍。偏偏康雍乾之后的皇帝皆非治世明君,即便他们因形势所迫看到了海权的重要性,也已无力回天。

所以说,满清的苦果完全是自己亲手种下的,不但要断送数百年国祚,还要让所有老百姓都蒙受耻辱。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最新视频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