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公”:三个称谓
太师、太傅、太保。
先从字面意义上来分析这三个称谓。
首先,是“太师”,正所谓师者,导之教顺,天子所师法。显然师的地位相当高,连天子都要以其为学习对象,效仿老师的言行举止。从史料中的记载来看,太师往往会得到天子最高程度的尊敬。如果说,封建年代谁有资格打皇帝老子的板子,多半除了先皇便是太师了。
其次,是“太傅”,正所谓傅者,傅其德义,傅相天子。相比于太师,太傅教育的范围比较窄,仅是道德操守方面的教导。显然,太傅不像太师,天子也不会事无巨细地模仿太傅的言行,只会在德行操守方面接受太傅的指导。
除此之外,太傅还兼具辅助天子的职能,颇有顾命大臣的意味。
最后,是“太保”,正所谓保者,保器身体,保安天子。太保的意义比较宽泛,有时在称绿林好汉时人们也会用到这个词。就“三公”而言,太保类似于天子的“军事教师”,他平日里的工作就是保护天子的周全,传授他行军打仗或强身健体的本事。
虽说,“三公”在很多朝代都只是名义上的称谓,但其背后的荣耀也是有高下之分的。任何时代的礼法、理学、经学,都普遍认为德行操守比武功更加重要。所以,太傅的地位显然要高于太保。而太师是天子或先皇眼中的“完人”,既然,太师是天子效仿的对象,所以他的地位又超过太傅了。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