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背后:葡萄牙人

责任编辑:zongxin

来源:本站原创

2025-03-04

e17b553dc415cb9d248324237e339ce7.jpg

公元1498年,葡萄牙人经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亨利未能完成的梦想,来到了航海家们梦寐以求的印度。然而,这时中国的航海事业早已停滞不前,早很多年以前,中国人就已停止了对苏门答腊地区的贸易。明朝政府在众目睽睽之下,迈出了举世皆惊的一大步,可因为某种原因明朝皇帝又将脚收了回来,心甘情愿地将成果送给了外国人。

自下西洋计划被搁置以后,以朝廷为主导的远航停止了,海禁政策约束的范围越来越广,朱棣留下的朝贡贸易体系名存实亡,已不足以满足明朝的经济发展需要。然而,尝过海外贸易甜头的人有不少,他们怎会放弃对海洋的探索呢?就这样,私人性质的海上贸易悄然发展,并逐渐兴盛。

《广东通志》记载:

“自永乐改元,遣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毕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库市,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

从这段文字记载的内容来看,明朝人对永乐时期“遣使四出,招谕海番”对十六世纪民间海外贸易的影响心知肚明。

遗憾的是,朝廷并没有重视这一点。

随着西班牙、荷兰、葡萄牙人与亚洲接轨,构建了崭新的经济圈,落后了一大步的古代中国又将面临怎样的危机呢?且听下回分解。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最新视频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