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背后:航海家

责任编辑:zongxin

来源:本站原创

2025-03-04

641f153a46eb33d14d3e6f3226e60c8d.jpg

然而,当郑和逝世后,中国再未出现过能与之比肩的航海家。

由于文官集团对远航的态度十分抵触,所以晚年的朱棣不得不放弃了航海计划。宣德皇帝驾崩后,整个朝廷对航海的热情迅速转冷,自此再无明朝皇帝提出航海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在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的三十年后,有太监向成化皇帝叙述了发生在永乐年间的“郑和下西洋”,这段精彩纷呈的故事勾起了成化皇帝的兴趣,他立即命人找出了全部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档案。但遗憾的是,当时负责管理这些档案的兵部车驾郎刘大夏竟将这些珍贵的资料全部雪藏,对皇帝谎称资料已无从查找。

甚至于,为了打消皇帝的念头,刘大夏还编出了一套子虚乌有的说辞:

“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耗费了超过几十万的银钱,死伤了数以万计的军民。虽然西洋之行收获了一些其他国家的奇珍异宝,但这些宝贝对于国家而言有弊无利,实属一弊政!”

这种说法见于《特域周咨录》,作者是万历时期的严从简。除了《特域周咨录》之外,没有任何史料记载过这一桩历史事件。

有不少历史学家怀疑,当时刘大夏根本没有销毁当年下西洋的档案。毕竟,成化年间距离郑和下西洋仅过了几十年,朝中大臣根本没有资格也不敢销毁这些珍贵的档案。不过,在理学兴起且占据上风的明朝中后期,早年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壮举势必会遭到大儒的口诛笔伐,这是毋庸置疑的。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最新视频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