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的“连坐法”:揭竿而起
“连坐法”这种严苛的法令,将农民牢牢地捆绑在土地上,几乎失去了外出的自由。
通过这种方式,秦国顺利地控制了国内的劳动力,保障了赋税收入的同时,还能防止流民带来的诸多时弊。
这项政策表面看来有助于国家发展,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未必。
在“连坐法”的约束下,邻里之间为了不因为对方的过错遭到株连,就得加强交往。当时的邻里关系可谓创造了“上下五千年之最和睦”,每天邻居之间都要相互串门。早上起来,去邻居家看看,问一句“你吃了没”。中午吃完了饭,再去邻居家逛逛,拉拉家常。晚上休息之前,还要去邻居家拜访。当然探望邻居只是掩饰,关键要顺便看看邻居家里有没有逃跑的人丁。
一旦邻居家里出现了“失踪人口”,那么,便要第一时间将情况汇报给当地政府,避免自己遭到牵连。邻里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监视,在短时间内的确起到了一些稳定社会治安的作用。然而,人都是社会动物,怎能被局限在“伍”和“什”这样的狭窄范围内呢?更何况,谁家还没有点隐私或不检点的行为呢?如此这般,你检举我,我告发你,无休无止,永无宁日。
商鞅之流琢磨出一套折腾老百姓的连坐法,难道老百姓就得甘心受制于人吗?
这是不可能的。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