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裸官”多廉士:质朴的为官思想

责任编辑:zongxin

来源:本站原创

2025-04-01

cec8178f031eca123e3593e28313a663.jpg

其实,“裸官”对于官员来说,不算是坏事。考虑到社会现实因素,古代的回避制度能让地方官省心不少。历朝历代都有类似的规定,就是地方官的任期要在一定年限之内,通常为两到三年。官员从朝廷接到调令,一路舟车劳顿,用一两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抵达目的地,倘若携家带口势必有诸多不便。

除此之外,古代的职务调度是非常频繁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在韩愈的这句诗里我们就能看到,每个当官的都说不准自己的前程。运气好的,今天还在地方当父母官,明天就被调到京城当京官了。运气差的,今天还在京城准备折子,翌日便被贬到边塞,这也是常有的事。反正不论去哪当官,到最后都得告老还乡,落叶归根,倒不如当个“裸官”悠闲自在。

在中国古代,不仅那些州县长官得遵守回避制度,就连封疆大吏亦不例外。清朝时期,京城有个工部尚书陈宏谋,他的“职业生涯”相当的长,足有四十八年。在这四十八年的时间里,他不仅当过吏部尚书、工部尚书这些京官,还先后被调度十二个省担任封疆大吏。这位官运亨通的显达人物,十分爱惜自己的羽毛,曾写过一副对子曰:

“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

这位漂泊了大半辈子的高官,就是个十足的“裸官”。任职期间,从不让家眷随行。与家人的联系,都是通过书信来完成的。

海瑞的那句话说得好,“为官不过民之器”。一个活在封建社会的官僚,能有这样的思想觉悟难能可贵。既然当了官,那便是人民公仆。这种质朴的为官思想,并不是现代人的首创。今时今日,我国在整顿吏治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让许多老百姓额手称庆。现代的廉政廉吏工作,其实有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古代的回避制度。

由此可见,旧社会的官僚制度并不完全是糟粕,毕竟,这些都是古人的智慧结晶,所以其中有许多值得参考的精华。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最新视频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