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神奇的“一道门”:漏刻
长安城是大唐之首都,所以夜禁制度相当严格。为了让城市有良好的秩序,所以时间一到,不论是宫城、皇城、外郭还是坊市的大门都要准时关闭或开启。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该如何让这些大门步调一致,在相同的时间里开闭呢?
隋朝时期有这样的规定,每天宫里的报时官会准时来到大街上,向各城门传达信息。在那个“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这样做的效率十分低下,每个城门开闭的时间存在较大误差。对于首都安全来说,这样的误差无疑是致命的,而且会影响到禁军盘查犯禁百姓时的判断依据。
为了缩短误差,到了唐贞观时期,当朝中书令马周奏疏李世民,请求在承天门上设立一大鼓,而长安城的各街道设置街鼓。每天以承天门的鼓声为准,用鼓声代替传令官进行报时。由于鼓声比人腿更快,所以自此之后长安城的报时系统变得更加精准。
每天日出日落时分,报时官(城门郎)便要来到承天门,在城楼上盯着漏刻的标识,准时敲鼓或敲钟。根据学者的考证,长安城中近八百处钟鼓会同时奏响。原本喧嚣的长安城,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六街鼓尽行人歇,九衢茫茫空对月”的景象。
一禁过后,武官便带着禁军出动,开始在大街小巷上查看行人。当然,这种宵禁的规则是比较人性化的。倘若,老百姓有什么急事需要离家,可以事先在府县和本坊开具证明,以出示“文牒”换取出行的许可。不过,当时的文牒发放流程相当繁琐,若无要紧事务,想要弄到一份文牒难于登天。
宵禁会一直持续到五更天,在此之前没有文牒的老百姓禁止外出。前文我们提到,如果违反了宵禁,违者将会遭到拘禁。因违反宵禁而招致的拘禁可不是闹着玩的,在被关入大牢之前得先挨上一顿杖责。如果违反禁令的情况比较严重,则“令其主司定罪,庶人杖以下决之,官吏杖以下皆送大理”,普通老百姓直接打死。
承天门上的钟鼓声,成了长安人作息的报时器,也成为其他城市校准时间的参照。其它地区的报时官想要校准漏刻,一律以承天门上的漏刻为准。
相关视频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