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神奇的“一道门”:长安承天门
隋唐时期没有任何建筑的实际作用,能够超过长安承天门,因为它不但起到通行的作用,还能为天下人提供精确的“长安时间”。
人类能随时查看时间,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石英钟发明以后。生于现代的我们,想要知晓此刻的时间,只需从兜里拿出手机看一眼即可。然而,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不但没有手机和石英钟,连机械的概念都未曾出现,人们是如何知道时间的呢?难道只能靠观察太阳的起落来判断时间吗?
非也。
《长安十二时辰》这部电视剧里,以“十二时辰”将一天所发生的事划分为十二段。唐人以十二地支的顺序,为每一个时辰做出标识,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古人在测算时间时,使用的工具是圭表或铜壶。每隔一个时辰,报时官便会以敲钟或击鼓的方式告知民众。
一簇烟霞荣辱外,秋山留得傍檐楹。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世上路岐何缭绕,水边蓑笠称平生。寻思阮籍当时意,岂是途穷泣利名。
—— 唐·李咸用《山中》
可以说,唐朝人的作息时间,严格符合“晨钟暮鼓”的规律。每天第一声钟鸣,城门官将城门开启,人们走出户外开始一天的活动;每天第一声鼓响,城门官将城门锁死,禁军开始巡城,实行宵禁。
不仅长安城的老百姓严格遵循这样的作息时间,全国各地的大唐子民都要遵守这样的作息规律。全国各地的报时官,都要以长安城承天门上的大鼓为基准进行报时,相当于现代以东经120°的地方时间为基准的北京时间。
大诗人白居易的族弟白行简写过一部《李娃传》,里面记录了一段关于唐人作息的文字:
“久之日暮,鼓声四起。姆曰:‘鼓已发矣,当速归,勿犯禁!”
这里的“一禁”,就是每天的第一通鼓响。一般来说,在这通鼓声响起之前,在外面活动的老百姓都要回到家里。以唐律的标准来说,巡夜的禁军自一禁之后,便要开始上街抓人。只要这时仍在街上活动的百姓,便要遭到禁军的批捕,被拘禁起来。
相关视频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