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公”:“三公”最大
商朝时期,首见“太师”一职;
到了西周,又诞生了“太傅”。
加上后来出现的太保,三者并称为“三师”,亦作“三公”。
虽然,三者名称不同,但三者的职责是一样的,就是:教导天子。太傅、太师、太保都可以被称作“帝师”。
虽说,太师、太傅、太保未必有实权,他们的官职还有编外加官的嫌疑,但每次上朝时他们都会站在最显眼的位置,也就是文官的班首。而且,太师就在皇帝左手边最近的位置,太傅、太保稍有次之,站在太师的左侧。
且来看建隆三年的《合班仪》:
“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太子太師、太傅、太保、嗣王、郡王、左右僕射、太子少師、少傅、少保、三京牧、大都督大都護、御史大夫、六尚書、常侍、門下中書侍郎、太子賓客、太常宗正卿御史中丞、左右諫議大夫。”
即便是皇帝的亲兄弟或叔伯,那些有爵号的亲王,在朝堂上看到“三公”也要“靠边站”。至于御史大夫、六部尚书,见了“三公”更是要点头哈腰,毕恭毕敬。
连朝堂上都是这样,文武百官的私人集会更是如此。完全可以说在外面除非天子亲临,否则,“三公”最大,请他们吃饭必须留好主位,不得造次。
以后历代三师三公的人选,都是些尊老之官,作为对他们服务一生的奖励,皇帝给予他们此等名号,表示一种荣誉的意思,并无实际的事权。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