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遥指的“杏花村”:杜牧所见在何处

责任编辑:zongxin

来源:本站原创

2025-03-23

bd242378c8210f35988b8c49d645cd0e.jpg

所谓“正宗杏花村”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再来看看《全宋诗》中万俟绍的作品《金陵郊行》:

“快提金勒走郊原,拂面东风醒醉魂。好景流连天易晚,来朝更过杏花村。”

这首诗进一步印证了,在宋朝时期,杏花村已非名不见经传的聚落,而是一处充满文化底蕴的地标性建筑。诗人来到南京,往往会以此为题,效仿当年杜牧之风雅。

《至正金陵新志》是一部元代的地方志书,在这部书的第十一卷中出现了这样的文字:

“大通尼寺,即大通庵,宋咸淳元年建,郡守马光祖立石。庵本在御街南隅,刘观察虎子妇秀岩落发为尼,移庵额于秦淮南杏花村内建今寺。”

这段文字中记载的陈年旧事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杏花村”这一地标再次出现在书中,足以说明在元朝时期金陵城的杏花村亦是存在的。

从上面这些志书、诗集里我们不难发现,杏花村在宋元时期均已存在,而且知名度相当高。所以,《金陵晚报》中所考证的内容不实,说杏花村是明代之后出现的这一点,可信度很低。实际上,关于杏花村原址的争议,并不是从现代才开始的。

打个比方来说,清康熙年间出版的《广舆记》里,第二卷池州篇出现了这样的文字:“杏花村,府城秀山门外,杜牧诗遥指杏花村即此。”不过,在同为第二卷的江宁篇里,亦出现了这样的记载:“杏花村,江宁县治西,相传杜牧之沽酒处。”

这两段文字,均出自同一部著作。这足以证明,在明清时期亦存在“杏花村原址之争”,当时比较热门的竞争地便是江宁杏花村和池州杏花村。

我们知道,“牧童遥指杏花村”一语出自唐朝。想要剖析杜牧当年所遇之杏花村究竟在何方,还需结合唐代的史料进行研究。

但遗憾的是,似乎唐朝时期的杏花村知名度有限,很少有同时期的文献收录该村,所以我们终究无法深挖出杜牧所见的杏花村在何处。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将有更多的唐代史证出土,而这些历史证物将会为我们指引千年前杏花村的所在。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最新视频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