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是《红楼梦》之间的关系:名称方面
一代伟人曾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老祖宗,若没有《金瓶梅》这部奇书,便不会出现《红楼梦》。”
那么,这两部作品之间有着怎样的继承关系呢?
虽然,小说的情节是架空的,但作者往往会在小说中使用名称暗示或指代某种事物,达到讽刺或褒扬的效果。人名暗含作者褒贬的情况,并非《金瓶梅》的首创。早在《水浒传》成书时,我们便能在书中的一些名称设定上读出讽刺的意味。例如:梁山上的智将吴用,他的江湖花名为“智多星”,不过,吴用这个名字却是“无用”的谐音。
《水浒传》中这种使用名称进行暗示的情况还比较少,而且意义不深。到了《金瓶梅》成书时,这种隐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惯用的艺术手法。可以说,在《金瓶梅》之后,类似的创作手法就逐渐变多了。在后面的小说中,这种创意几乎是层出不穷的。例如,《儒林外史》中出现的王仁、王德,从他们的姓名中就能直接看出人物的性格设定,以及对封建礼教中“仁德”的褒贬。
那么,《红楼梦》里有哪些名字暗含了作者的深意呢?
甄士隐、贾雨村、冯渊、卜世仁、秦可卿这些姓名全都是另有所指的,除了这些人物之外,还有不少名称颇有学问。后世的红学家,对此颇有研究,所以笔者也就不班门弄斧了。
不过,红学家们在研究隐藏在《红楼梦》人物姓名中的奥妙时,往往会忽视一点。那便是将《红楼梦》中的人名有机结合后,便会出现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红学家往往会将这种创作方式当作曹雪芹的首创。这种感觉就像是《连城诀》一样,将《唐诗选辑》这部人尽皆知的经典放到水中以后,便能浮现出连城宝藏。两部小说人名谐音合称的设定颇为新奇,尤其是有许多人物都是很难让人留心的小配角。不过越是如此,越能体现出作者在这方面的苦心。
《红楼梦》中元、迎、探、惜四姐妹的名字,可拆解为“原应叹息”四字,这是红学家早已研究出来的成果。不过,若将此归功于曹雪芹的笔力,未免有失偏颇。开了这一先河的,应是《金瓶梅》。《金瓶梅》中花家四公子的名字,刚好可以组成“有虚光华”。整部《金瓶梅》中,对于除花子虚之外的其他花家兄弟提及甚少,但对花子虚却着墨偏多。
花子虚身为花家老二,自幼不学无术,贪恋美酒声色,性格懦弱。他的叔叔花太监常年占有李瓶儿,花子虚却对这一违背道德伦常的行为置若罔闻。兄弟西门庆联合李瓶儿对自己展开敲诈时,花子虚亦十分窝囊,最终,竟被这对狗男女设计害死,《金瓶梅》通篇都在向我们展现花子虚的无能。
花子虚的设定,就是一个生活糜烂且连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的啃老族。花子虚的其他兄弟在西门庆迎娶李瓶儿时露面,他们的行为和作风与花子虚何其相似?花氏有这样四个不孝子,也难怪“有虚光华”。
但“有虚光华”的,又何止花家兄弟?在《金瓶梅》的世界里,哪一个角色的人生有光明的意义呢?《红楼梦》对全书女儿盖棺论定,一句“原应叹息”写尽一把辛酸泪。这种创意,实则继承自《金瓶梅》。
相关视频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