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孝道的古代,不孝敬老人如何:养老机构
汉朝统治者相当重视养老的问题,并推行了一套惠利老人的政策。那些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可以在市场上做些小生意糊口,官府不会向他们收取税金。为了让孤寡老人的生计得到保障,朝廷还规定孤寡老人有权在闹市开设酒肆,靠经营酒水维持生计。
至于那些不肯奉养老人的子孙,汉朝的处罚是非常严重的。违反了这一规定的子女,将会被押赴闹市,斩首示众,还要弃市以儆效尤。对父母、祖父母不尊敬的子女,亦会受到惩处。殴打、杀害双亲或祖父母的子女,不论情节如何,一律死刑。
相比之下,唐朝的规定就比较人性化了。
“父母在,不远游”被落实到法律中,除此之外子女禁止背着父母藏私房钱。这些规定,都是为了让老人得到最大程度的善待。为了让老人老有所养,政府还会出动人力照料老人。
在唐朝,每个八十岁的老人都由官府配备的一名“保姆”照料;九十岁的老人,能得到两名“保姆”的照料;百岁老人则可享受五名“保姆”的照料。依照唐律规定,这些被派去照顾老人的“保姆”,无需参与徭役。
关于孝敬老人,不少朝代都有特殊的规定。例如,在清朝不论子女有多贫困,都得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倘若因为家庭贫困,以至于年迈的父母寻短见,那么将判处子女杖刑一百,与过失杀人等同。
最令人觉得温暖的,莫过于北魏的“存留养亲”政策了。
倘若子女犯了罪,但罪犯的父母年迈且无人赡养,则允许缓刑,让子女优先抚养老人,等到老人离世后继续服刑。即便是犯下滔天大罪的罪犯,政府也会遵照这一条令,允许十恶不赦的犯人履行孝道。
现今遍布全国的“养老院”,其实,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出现。梁朝梁武帝萧衍,设立了“孤独园”这一机构,收容国内无人奉养的孤寡老人;到了唐朝,出现了与“孤独园”类似的养老机构,名为“普救病坊”,其功能与“孤独园”相同,同时会收容那些无家可归且身染重疾的流浪汉。
在古代的养老机构中,最正规的要数宋朝时期的“养济院”了,每个在此养老的老人都登
相关视频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