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蒙古公主,为什么高丽王室只能默默地流泪?(一)
在绝大多数朝代里,高丽都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不过,虽然我们能经常看到中国皇帝迎娶高丽妃子,却很少见到中国主动将公主送到高丽进行政治联姻。仅以笔者所见,唯有元朝统治者曾将公主下嫁于高丽国王,这在中韩关系史上可谓绝无仅有的现象。
有史学爱好者表示,元朝皇帝之所以将公主许配给高丽王,目的是为了插足高丽政权。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两国结亲的请求并非元廷提出的,而是高丽王室提出的。不过高丽王之所以迎娶元朝公主,其实是形势所迫。
1231年,蒙古加快了扩张的步伐,蒙古骑兵如蝗虫过境横扫朝鲜半岛,将高丽王赶到了江华岛。在这种情况下,高丽内部又发生了内讧,以至于崔氏灭亡,两名新武臣先后专政,这些武臣对蒙元的态度十分不友好。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高丽王元宗身处内忧外患,为了能辖制专政的武臣,他决定臣服于元朝,借此为高丽王室换来靠山。所以,他宁愿俯首称臣,希望元朝皇帝能将公主嫁给自己的儿子。
1270年,元宗千里迢迢地赶往元大都,拜见了忽必烈,希望能替高丽世子求得公主。世子名为谌,这一年已经三十五岁了,早在十年前他便已迎娶了世子妃。
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高丽元宗的请婚是有某种政治目的的,为三十多岁且已婚的儿子提亲,显然已违反常理。对于这一点,当时的元帝忽必烈还是比较清楚的,所以他并没有立即给出回应,只是找借口搪塞而已。
1271年,元宗派遣使者来到元朝,重提求亲之事。没想到,这次的求亲竟十分顺利,忽必烈许诺将小女儿,也就是齐国长公主揭里迷失嫁给世子谌。不过,由于这一年小公主刚刚十三岁,按照蒙古的祖制还没到成婚的年龄,所以婚期被延迟到三年以后。
根据文献的记载,当忠烈王(已继承父位的世子谌)迎娶元朝公主时,开城的百姓弹冠相庆:“没想到打了一百年仗,还能看到太平光景。”显然,对于高丽人来说,高丽王与元朝公主之间的政治婚姻是无比重要的。
有了这一层姻亲关系在,高丽的国统得到了保证。为了将这一传统延续下去,在忠烈王之后的七位国王中,共有五位像先辈一样迎娶了元朝的公主。剩下的两位未曾迎娶大元公主的高丽王,均是因为英年早逝未到婚配年龄才没能娶到中国公主的。
相关视频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