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僰人悬棺”:棺木如何放上去
后人研究,那时僰人的科技水平并不发达,不然不会败于明军的火炮之下。大家提出了很多猜测,比较有说服力的则是“栈道论”和“吊装论”。
“栈道论”就是修栈道,然后,将棺木一层层递上来。支持这个观点的证据,则是两岸缝隙处会看到一些残存的木料,应是放置棺木后拆除的遗留物。只是,当时僰人的技术可以做到这点么?这些悬崖突兀峭拔,搭个十米的架子也许可以,但是50米、100米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1973年,一个盗悬棺案给了大家提示,盗贼用数百公斤的粗铁丝做成软梯,一端绑在岩顶的大树根部,自上而下,设法在崖壁上开出一条栈道,然后盗棺。
执“吊装论”的人则认为,僰人应是先确定好安置目的地,再架设栈道,最后,将悬棺吊坠。只是又有问题了,僰人会用什么样的机械操作,轱辘吗?这么重的棺木,得用多少人力,得用多结实的绳索来完成?于是,有人就分析,应是分步做,先放棺木,再放进尸身,最后盖上盖板。这么做倒是有可能的,后来的考古发现,大多数的悬棺中只有很少的随葬品,大概就是因为过程没那么容易吧。
在地方的传说中,悬棺是老鹰托上去,所以,有个地方就叫老鹰岩。悬棺还在,只是僰人在哪呢?当年真的就没后人留下么?2015年考古专家对云南昭通豆沙镇的悬棺进行了考古,通过测定,棺木是明朝的,遗骸无门牙,因为都掌族人10岁时就会敲掉门牙。当年九丝城一战后,历史上再无僰人(都掌族)的记载,幸存者也都隐姓埋名和当地人融为了一体,但是他们的身世却以“悬棺”的方式得以保留。
其实,中国南方的很多省份都有悬棺,江西龙虎山景区就开出百万的赏金求悬棺之谜,也许真相并没有我们现代人想象的那么复杂,只是时过境迁,几百年、上千年前的地貌和今天一样么?黄河还改道了那么多次呢,有或者当年的僰人本就是攀岩高手呢?昭通那次考古,就证实搭栈道放悬棺应该是一种最为可行的办法。
相关视频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