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女人竟然不能随便坐凳子?(一)
凳子这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具,无疑是提高舒适度的伟大发明。坐在凳子上吃饭办公唠家常,已经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宋朝女人“坐凳子”的行为是违背礼教的,且会受到当代理学家的批判,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这并不是笔者编出来的情况,而是历史事实。在陆游的《老学庵笔记》里明确写道:“往时士大夫家妇女坐椅子、杌子,则人皆讥笑其无法度。”照此说来,现在市面上全部宋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都有穿帮的嫌疑。
不论中外,以进化论的观点来说人类是从原始动物进化而来的,因此在原始社会人类尚保留着席地而坐的习惯。说起中国人是什么时候脱离“席地而坐”的,还得追溯到汉朝。不过汉朝也没有出现凳子,当时的人习惯坐在床上,且保持着盘腿的坐姿。至于汉朝以前,人们顶多在地面上铺张席子,这便算是坐姿中最讲究的一种了。
时至今日,韩国、日本仍保留着席地而坐的传统。为了提高舒适度,日本人还发明了“榻榻米”这种房屋结构。
其实,中国人何尝不是如此?
在北方地区的乡村里,“炕”无疑是最舒适的家具,大家都习惯盘腿坐在炕上,坐在凳子上反而显得拘谨。南朝末期,有些地区的人民脱离了盘腿的习俗,以“跛床垂脚”坐到了床边。一般来说,地位尊贵的人能够独坐一张床的,客人则只能与其他人共坐一张床,至于地位卑贱的人,非但没资格坐在床上,或许连“坐”的资格都没有。
这种始于南朝的习俗,是从西域引进的,所以当时的人们又称专门用做坐床休息的床为“胡床”。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家中总会摆一张胡床。一些地位显赫的人在出行时,其随从也会扛着胡床伺候着,随时供主子坐下休息。既然能被随从扛在肩上,那胡床势必不会像现在的床一样臃肿且沉重,胡床的形状和现在的凳子大体相仿。只不过,当时中国人还没有“凳”的概念,所以便习惯性地称其为“床”。
相关视频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