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女人竟然不能随便坐凳子?(二)
到了唐宋之后,凳子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凳子是用来休憩的家具,床则是提供睡眠环境的家具,二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明显,不会再出现混用的情况。
至于宋朝的女人为什么没资格使用凳子,
一是因为当时的“凳”是一种时髦的新玩意,而妇女的坐姿尚未被写入礼教中,所以时人觉得女人坐在凳子上不大雅观;
二是在南宋时期程朱理学兴盛,男权至上的风气越来越严重,女人连穿堂入室的资格都失去了,又怎会有男人允许她们大剌剌地坐在客人面前呢?
虽然,凳子是在唐宋时期逐渐风靡中国的“新兴家具”,但估计唐朝女人坐在凳子上并不是什么怪事。众所周知,在唐朝妇女的地位并不低。最起码,女人能像男人一样走街串巷且不受歧视,而且她们能自由地穿着开放的服装。
所以,唐朝女人若坐在胡床上小憩,想必并不会招致偏见。
根据学者骆昌芹的研究,我国历史上的凳子种类五花八门,单形状就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梅花形、桃形、六角形、八角形、海棠形等五花八门的样式。讲究人家的凳子,往往还会搭配纹绣美观的坐垫及座套,让凳子更具舒适性。
其实,古汉语里的“凳”字,指代的并不是用来坐的家具,而是“蹬”的意思。“蹬”在古代比较常见,通常用于与椅子、床组合使用。在上床时,古人会先踩在蹬上,就像登楼梯一样。此外,蹬还可供坐着的人放置双脚。
最早的椅子坐面比较高,所以若人坐在上面,小腿便会被架空。如果事先准备一个蹬,便于安放脚丫,这样无疑更加舒适。至于将所有没有靠背的椅子一律称作凳,这一习惯起码要追溯到明清时期。
总而言之,凳子并非我国古代工匠的发明,而是一种外来家具。凳子的出现,直接改变了中国人席地而坐的坐姿。时至今日,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离不开凳子。
说起来,活在当下还真是一件幸福的事。至少,现在的女性同胞可以随意地坐在凳子上享受身体的放松,无需考虑到“伤风败俗”等道德约束,这便是一种值得称颂的进步。
相关视频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