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人”要过节,“鬼”也要过节:中元节
在一般人的认知中,鬼所指代的意思并不美好,那为何还会有鬼节呢?
中国人对先祖的态度一直都是极度崇敬的,商周时期的文化中,就有永不死亡的先妣神观念。
鬼节之三:中元节
中元,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在中国三大鬼节中的地位最高,这一天,逝去的先人们可以出来逛逛,所以民间会设道场,举行隆重的法会祈福,放馒头给鬼、魂们吃。很多人会在这一天放河灯,祈福并寄托对先人的思念。也有说法,这是在为亡者们点亮回家的路。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民间选择在七月十五(二七)祭祖,就与“七”这复生数有关。
最早的七月半,本是上古时期民间的祭祖日子,后来,道教称其为“中元节”,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唐代的皇帝们信奉道教,这个节名和节日就慢慢的固化一直沿袭至今,也因此,这个节日是“三俗合一”的节日。
可以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很大一部分篇章都和祭祀有关,祭祀天地、祭祀祖先,这是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崇敬,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当然,这世间万物,在祖先的眼中,都在遵循一个相同的定律:生生不息。
相关视频
↑上拉加载更多
- 友情链接:豆柴文库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含侵权信息) 举报电话:18519598602 举报邮箱:2188284574@qq.com
Copyright © 2018-2023 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